重庆卫视|从“各自管”到“一起管” 跨界河流水质稳步提升
跨区域河湖治理,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难题。近年来,重庆积极探索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前已实现长江干流全域贯通、嘉陵江和乌江等重要支流全面覆盖,推动74个国家考核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稳定在100%。
走进璧山区双龙公园,璧南河犹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市民漫步河岸,悠然惬意。很难想象,这条滋养两岸的“幸福河”,曾因水体黑臭、氮磷超标,让过往行人避之不及。转变,正来自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持续发力。为彻底解决污染问题,璧南河涉及的璧山、江津、永川三地签订璧南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交界断面水质为“硬指标”,建立起“超标补偿、达标奖励”的双向约束机制,以水质考核倒逼协同治理。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杰介绍,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域壁垒,让上下游从“各管一段”变成“共护一河”。截至目前,江津区已累计向璧山区补偿1300万元,用于当地水环境治理。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仅让“脏水”变“清水”,还让更多居民喝上了“放心水”。龙滩水库跨垫江、忠县,是当地城镇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为守护好水源地 ,两地签订《关于龙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合作备忘录》,达成生态补偿等多个方面的共识。
垫江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傅科文:“建立了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制度,共同开展龙滩水库环境综合治理,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居民生活、农业种植等污染实施治理。目前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质,更好地发挥了龙滩水库在保证供水和生态涵养中的巨大作用。”
除“市内补偿”外,“跨省补偿”也加快推进。去年,重庆全面签署渝鄂、渝黔、川渝补偿协议,达成了与上下游省域间“补偿机制全覆盖”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不同流域打造的差异化水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让补偿机制更加精准。以重庆与四川签署的长江流域第二轮补偿协议为例,就不再单看水质,而是把生态流量、自然岸线率、鱼类多样性等指标纳入考核,实现从水质“单科成绩”向水生态“综合得分”论英雄转变。
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处干部彭颖说,机制强化了“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补偿”的责任意识,相关方累计拨付补偿资金超7.7亿元,有效拓展了流域保护补偿治理资金的来源渠道。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截至2024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II类,74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高于国家考核目标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