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财政局 代其亮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积极构建上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全面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管理场景,使乡村振兴项目过程可管可控,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乡村振兴项目管理进入了数字化智管新时代。
(一)转方式,探索智管新路径。一是智能指引,申报质量效率“双提升”。平台上线后实现线上申报,提供一站式“指引”,每类项目需要申报哪些材料、各种材料如何填报一目了然。通过在线填报和审核,缩短了项目申报时间,集中申报时,两个星期可以完成一年储备项目的填报和审核。同时,系统还拥有智能检测手段,可以自动检测材料的合规性,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了申报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创新形式,项目实施情况“可追踪”。平台上线后,通过GPS定位技术防止伪造现场材料,以现场拍照、微视频等方式提供佐证材料,及时掌握各单位的项目进展情况,既确保了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又简化了工作流程。各部门管理人员即使不在现场也能轻松掌握项目情况,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经得起检验。三是数据支撑,建设高效线上“协同网”。平台建设了统一的数据库并规范记账,解决了因各部门因数据口径不一致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而导致账账不符、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料能够自然保存在服务器端,全程留痕,跨部门共享,即用即查,让资料存档变得“智能化”。由此建立了一张横向打通乡村振兴项目的各个部门,纵向覆盖县、乡(镇)、村的高效线上协同网,技术赋能,重塑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
(二)补短板,提升村民获得感。一是打造指尖上的微平台。平台建立了移动端小程序,打造指尖上的信息微平台,把相关政策自动推到农户手里,代替了以往靠村干部喇叭喊、口口传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资金申请也可以“掌上办”,村民只需通过网上小程序申请即可,简单快捷,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业务办理所需的数据填写、资料报送等工作通过信息化线上流程实现规范统一,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可以高效快速抵达最末端,让农户早日受益。二是建立双向透明新机制。通过平台,不仅政府部门能够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控,农户也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进展情况。在平台上申报后,项目到底批没批、批到哪个环节等项目动态都会及时以短信形式推送给相关人员,形成了双向透明的联动机制,既满足了农户的知情意愿,又促进了各部门办事效率的提高。
(三)提质量,构建农村新场景。一是立体化可协同的监管场景。一方面,项目全过程线上留痕,平台基于留在系统的实时数据脚印,利用智能AI技术建模,植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形成立体化风险监测网,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式检测,大幅提升整个系统的风控能力。另一方面,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多角度、立体化对项目进行监管。数据电子化后可以方便地进行统计分析,比如及时全面掌握各乡镇和行业部门的项目填报、报送、审核进度。主管部门以及财政、乡村振兴、纪检等部门都可以基于自己的业务视角通过平台中的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把原来需要时刻盯防的事后发现风险方式转变为由系统自动检测的事前事中预警方式,形成一个不同关注维度、立体网状的多层防护盾。如纪检部门可通过预警模型知晓项目开工率是否达到要求,一旦触发过低标准,平台能够主动提交预警给相关部门;财政部门可从资金层面监管上级部门衔接资金的支付是否符合序时进度等。二是数据驱动的政府决策场景。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手段,平台能够提供微观、中观、宏观的多种分析,为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和政府领导提供管理决策的量化支持。微观层面上,可以通过平台描绘出全县域资金的追溯图,清楚地看到每一笔资金是从上级哪个文件来的,本级怎么决策的,形成哪个项目,在什么时点支出;宏观层面上,通过领导驾驶舱技术可以一图可见全域项目产业分布情况,各产业投入是否达到预期绩效。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达到领导驾驶舱大屏、移动端办公屏、PC端工作中屏的多屏融合,把各级领导需要的决策数据随时随地推动到各个终端,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