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财政动态>财经视点

七一网|重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国杰:以财辅政建新功

日期: 2024-06-13 来源:七一客户端、《当代党员》2024年第12期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部署提出“四项任务”,并就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明确“六个坚持”重要要求,为重庆立足西部、服务大局提供了根本指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政部门要以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斗之志,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高效能财政治理、风险动态感知防控3个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财力支撑。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百业强。财政部门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以现代制造业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以绿色发展为新底色,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坚持财政资金跟着“产业图谱”走,优化组合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工具,发挥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母基金“双平台”作用,促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稳产增效,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等。落实“技改九条”“技改专项贷”政策,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支持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重庆实验室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美丽重庆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老旧小区油烟排放设施改造,完善长江干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落实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碳排放市场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重庆。

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改革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全面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突破口。财政部门要逐步完善财税制度体系,全力支持重点领域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迭代升级新一轮财政支持政策,用好口岸物流、交通、商贸等专项资金,加强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接驳联系,拓展中新、中缅、中老通道,提升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重大开放平台能级,高标准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推动外贸外资保稳提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数智采购平台,实施“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制”,推广“政采贷”“政采担”等金融产品,清理违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类行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规范招商引资财税政策,整治违规收取和返还税费、拖欠账款等行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国有企业收益上交比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履行国有资产盘活牵头抓总职责,明确核算入账、确权登记、盘活资产、回收资金4项指标,推进价格动态调整、财税金融联动等重点工作,激发资产效能、防范债务风险、助力改革攻坚、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助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城市治理事关民生福祉。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政策和制度保障,支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强财政政策对接,强化重大项目财力保障。探索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聚焦中期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着力构建形成发展与安全高位统筹、财力与重大项目支出责任划分基本匹配、“资金池”和“项目池”对接平衡等保障机制。

保障城市治理能力建设。从建设到运行,建立健全跨区域性、重点区域、重大事务等方面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体制。完善市政设施市级管护体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实施“收费+市场+政府”方式,保障城市供水运行平稳安全。采取“收费+补贴”方式,保障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保障数字重庆建设。围绕“1361”整体构架,整合设立专项资金,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持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以数智化全面提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能力。加快财政数字化改革,完善“财政智管”应用,推动财政治理体制机制变革重塑。

统筹整合财政资源,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财政部门要以人口集聚为导向进行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人地钱”挂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市与区县收入划分,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提高市级统筹能力。优化开发区财税扶持政策,增强市级重点开发区造血能力和发展能级。加大均衡财力和激励引导等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财力薄弱的地区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提升城乡生活质量。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及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待遇,按程序提高低保、特困等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持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国家和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落实耕地保护、种粮补贴政策,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比例,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财政金融服务,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