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2024年,市财政投入资金102.4亿元,支持新开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092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1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10589户;支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620个,5427.25万平方米;支持棚户区改造7043户;支持城中村改造22628户。
一是稳步推进住房租购并举。结合数字重庆建设,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平台规范管理,实现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过程监督、信息发布、房源配租、租金定价、运营维护等全流程线上管理。坚持盘活存量为主、适当新建为辅,充分考虑人口流向、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投用18.2万套(间),有效缓解约39万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出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形成“1+3”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上线资金监管系统,开工建设14个项目、7092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补齐住房保障中配售型房源的短板,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二是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4年计划新开工改造2620个小区、5427.25万平方米,实际开工2620个小区、5427.56万平方米,开工率100.01%;累计同步改造提升养老托幼、农贸商超、社区食堂、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1700余处,新增停车位9500余个,加装电梯1400余部。强化以点带面,突出示范引领,推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大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关注力度,创造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共11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纳入重点项目库,涉及小区74个、建筑面积150.62万平方米。九龙坡区民主村二期、江北区莺花巷二期、南岸区“捌零后”片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重点项目接续呈现新的改造成效。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会,推荐重庆九龙坡区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经验。
三是扎实推进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健全“部门牵头抓总、政府属地负责、街道具体落实”的三级联排联动机制,印发《重庆市城市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出台城市危旧房改造管理的“一办法、一手册、一指南”,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集中攻坚完成有人员居住的395栋、1537户城市D级危房人员搬离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危房不住人”目标,分类施策推进项目改造,完成改造7043户。我市相关经验做法被住房城乡建设部作为全国首个城市危旧房改造典型案例,在《建设工作简报》印发并向全国推广。
四是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逐步构建以《重庆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为统领的“1+2+X”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印发专项借款、项目管理等实施办法,先后印发《工作提示》13期,常态化补齐管理短板。指导各区完善“一项目两方案”(征收补偿方案和资金平衡方案),首批82个项目全部纳入国家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库,有序加快专项借款发放,发放率居35个超大特大城市第4。组建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周调度、旬对账、不定期会商”及项目入库会审机制,不定期开展调研、督导、约谈,向相关区政府(管委会)印发《工作通报》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