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财政动态 > 部门动态

2021年前三季度重庆财政收支情况新闻通气会文字实录

日期: 2021-10-29
字体:

20211029日,重庆市财政局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支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虹: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感谢在座各位在宣传领域给予的关注、理解、支持和配合,帮助我们一路走来,平稳且从容。今天主要就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支的运行情况,跟大家进行交流,我先简要介绍总体情况,然后由我和我的同事回答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首先来看四本预算。

第一本,一般公共预算

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5.8亿元、同比增长10.9%,分结构看,税收收入1172.1亿元、同比增长13.6%,非税收入503.7亿元,同比增长5.1%。分级次看,市级收入604.1亿元、同比增长11.8%;区县级收入1071.8亿元、同比增长10.4%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43.5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市级的支出1145.2亿元、同比增长19.3%,区县级支出2198.3亿元、同比下降5.1%。这是收和支两组大数据,我们再把它打开一点看一看。

先从税种来看主要税收情况:

国内增值税446亿元,同比增长17.7%

企业所得税221.1亿元,同比增长23.1%

个人所得税58.2亿元,同比增长24.8%

城市维护建设税74.4亿元,同比增长15.9%

城镇土地使用税43.9亿元,同比增长10.8%

契税160.7亿元,同比增长19.2%

再从科目来看一下主要支出的完成情况:

教育支出560.8亿元,同比增长4%

科学技术支出47亿元,同比增长2.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6.5亿元,同比增长9.5%

卫生健康支出330.8亿元,同比增长0.5%

节能环保支出105.8亿元,同比下降17.1%

城乡社区支出307.4亿元,同比下降11.1%

农林水支出234.8亿元,同比下降2.5%

住房保障支出98.2亿元,同比下降7.2%

部分科目支出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央特殊转移支付来源减少。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本,政府性基金预算

1-9月,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22.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市级收入1007.1亿元、同比增长25.6%,区县级收入515.6亿元、同比下降12.1%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510.8亿元,同比下降29.7%,主要是去年同期有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政策退出,地方相应地就减少了支出总额。

第三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9月,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9.2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市级收入16.5亿元,区县级收入32.7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8.2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市级支出15.7亿元,区县级支出12.5亿元。

第四本,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9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670.5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养老保险收入增长32.8%、医疗保险收入增长11.1%、失业保险收入增长58.9%、工伤保险收入增长137.4%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499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出,分别同比增长8.4%1.9%29.8%,失业保险支出同比下降60.7%

前面我介绍的就是财政四本预算的执行情况。我们都知道,财政收入是观察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支出则担负发展和稳定的职能。通过收入,可以透视经济运行态势;通过支出,可以发现党委政府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是如何投放财政资源的。

收入方面,得益于稳步提升的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显现的发展韧性,良好的高质量发展势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态势平稳。这个平稳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支柱产业恢复。工业税收增长20%以上,汽车制造业税收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金融业税收贡献值保持在10%以上。二是企业效益提高。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幅都超过了我们税收的平均增幅。三是区域协调发展。“一区”和“两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10%14.6%5.4%38个区县实现正增长,渝中、九龙坡、渝北、垫江等7个区县增幅超过20%

支出方面,非必需非刚性的支出持续压减,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有力。一是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教育、社保就业、卫生健康等涉及民生的支出是只增不减。比如,为了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底线,对区县的“三保”补助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二是落实重大战略保障有力。不管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是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是推动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公共财政的资源,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配置。三是建设重点项目保障有力。市级财政筹集了大约650亿元建设资金,确保西部(重庆)科学城、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两江四岸核心区和高速公路、高铁、轨道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比如,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水平日益提升,上个月跨越嘉陵江的蔡家、水土、礼嘉三桥和穿越中梁山的土主隧道,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三桥一隧”,已经正式通车。相信我们在座的已经有在以上桥隧走过的。

这是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支总的情况。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各位!

新华社记者:市里面5月份出台了科技创新财金30条,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重点之一,请问公共财政有什么样的新招?

戴学凤:不管是科创企业,还是其它类型的企业,遇到的融资难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能仅靠政府,也不能仅靠银行单打独斗。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在重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支持企业融资的财政金融供给体系。在支持间接融资方面,我们通过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在支持直接融资方面,我们通过挂牌奖励、上市奖补等政策,引导企业走向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但我们也注意到,近几年,北上广浙苏等走在私募投资市场前列的省市,培育了一大批优质企业“上规上市”,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成为各地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目前,我市私募投资的发展步伐偏慢、总体规模偏小,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比较大,与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是很相匹配。

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财金30条政策后,我们会同市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9月底出台了激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全国的私募基金到重庆投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

此次出台的股权投资奖励新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聚焦科技创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企业,必须是科技创新企业,并且进入了“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系统”。

第二个特点,突破地域限制。奖励的对象,市内市外一视同仁,不限于重庆本地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全国各地的私募基金,只要投资重庆的科技创新企业,或者引导市外被投科技创新企业落户重庆的,均可以申请这个股权投资奖励。

第三个特点,鼓励多投多得。奖励标准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总额,扣除我市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出资后的1%,鼓励私募基金加大投资,投得越多,奖励越多,最高可以得到1000万元的奖励。

股权投资奖励政策是财政支持科技企业融资的新举措、新尝试。政策出台只是一小步,我们接下来将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比如:优化企业挂牌、上市等奖补政策,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倾斜力度。再比如: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增信分险作用,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诸如此类等等,一个目的,增强财政金融合力,纾解科创企业的融资难,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谢谢!

重庆日报记者:我们知道,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才会增加,请问前三季度收入数据的背后,是怎样的一个经济形势?对全年收入又有一个怎样的预判?

岳桓宇:关于前三季度的数据,前面我们的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虹女士已作了介绍。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延续了恢复性的增长态势,符合预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0.9%13.6%,高于序时进度1.2个和2.3个百分点,同时与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分别增长了3.4%0.6%。通过数据看本质,有三个特点比较明显:

第一,财政与经济同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9%,财政收入增幅与GDP增幅基本是同步的。财政收入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7.7%23.1%24.8%,这一组数据能够显示我市经济发展韧劲持续显现,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第二,一区和两群全面增长。前三季度,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10%14.6%5.4%;同时全市38个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了正增长,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市区域之间、区县之间总体是呈现了全面增长的态势。

第三,工业和商贸引领增长。前三季度,我们税收的增量来源主要是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其中,工业方面,生产平稳运行,新兴动能增长加快,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保持较快增长,这也带动工业税收保持20%以上的增幅;同时消费方面,市场持续复苏,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7%,带动商贸服务业税收有力增长。

从全年的收入来看,目前全球疫情反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高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较多,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加之上年同期收入基数抬高,今年后面几个月,全市财政收入的增幅总体将进一步放缓。

今年年初,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是增长5%,考虑到全市经济仍将延续稳定复苏的态势,“稳”的基础不断夯实;减税政策带来的税源涵养效应也在逐步释放,“进”的因素持续累积。经过努力,预计能够实现全年的收入预期。谢谢!

华龙网记者:我们了解到这个月发行的债券中,有3.5亿元的柜台债,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柜台债的相关情况?

牟超琦:我们上周五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深圳中心发行政府债券296亿元,其中就有首次发行的3.5亿元柜台债。

柜台债,顾名思义,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商业银行的柜台发行的政府债券。近些年,在“保本理财”产品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发行地方政府柜台债,对社会来讲,丰富了投资渠道,增加了投资品种;对政府来说,也能拓宽政府债券发行渠道,增强地方债的流动性和市场影响力。

柜台债,有五个优势。第一,安全程度高,重庆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财政实力稳步提升,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是AAA级,购买重庆政府债券,是安全的。第二,交易门槛低,100元起投,最小的递增单位也是100元,相对理财产品、大额存单等,交易门槛比较低,适合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投资。第三,认购渠道多,工行、农行、建行、中行、民生银行5家柜台业务开办银行在市内的营业网点超过1300个,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也使得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认购和交易。第四,变现能力强,交易时段随时买卖,交易资金实时清算。第五,免税政策优,个人、机构投资者取得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增值税和所得税。

本期柜台债的期限是3年,票面利率2.94%,高于同期存款基准利率,每年的1028日为付息日,3年期满后一次还本。1025-27日是这批柜台债的分销期,目前已经通过开办银行分销完毕。从统计的情况看,个人投资者购买1.6亿元,约占47%,中小机构投资者购买1.9亿元,约占53%。分销期结束后,本批柜台债也将上市。对没有认购的投资者,111日起,可以通过工行、农行、建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的营业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认购。认购后,可以通过5家开办银行,以交易日的银行报价买入卖出,卖出债券后资金可实时到账。具体认购、交易渠道可以参照各开办银行公开的债券销售信息,或者是查看中债信息网柜台业务的营业网点栏目。

投资重庆债,共建我家乡,也希望大家能踊跃购买重庆柜台债,合力推动我市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谢谢!

上游新闻记者:前不久市里召开了交通强市建设推进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的先行,交通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粮草的先行,请问财政在这方面是如何统筹考虑的?

杨锐峰:这个月12号,市里召开了交通强市建设大会,紧接着印发了支持交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2035年,重庆基本建成交通强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和重庆双核之间1小时通达,市域2小时畅行,城区15分钟上高速,20分钟上铁路、60分钟到机场,城区到乡镇60分钟内可以到达。可以说,在座各位,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按照计划,“十四五”全市交通领域将规划投资5000亿元,市级财政需要筹措1150亿元。

先报一个大账,到9月底,市财政今年已累计安排了财政资金152亿元,支撑前三季度交通领域投资完成779亿元、同比增长12.4%,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财政部门致力于解决资金保障的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筹。5000亿元的投资规模,仅依靠市级财政的预算资金是不行的。对上,全力争取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和专项债券额度用于交通。对内,强化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统筹,加大对政府基金收入的调度。对外,引导市场投入,政策工具主要是运用PPP等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以及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对下,建立市级和区县两级权责,共同做好交通项目的资金保障。举个例子来讲,在现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下,对区县自主投资推动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在引入社会投资人参与建设后,对项目预期收支平衡还有缺口的,那么市级将按照800-1200万元/公里的标准补助区县。

第二个问题,如何投。围绕投资的时、量、效,我们建立健全“资金池”与“项目池”对接平衡机制,精细化编制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前端的“项目池”由发展改革、交通等部门负责建设,统筹项目规划、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那么我们财政部门是组织后端的“资金池”建设,统筹资金平衡,有效对接,双向发力,政府投资需求和资金供给有效衔接,既走好资金筹集“最先一公里”,又畅通资金落实“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项目落地快、推进快、见效快,确保了资金安排方向明、重点清、靶向准。前三季度,交通资金主要投在了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航运等方面,对经济的牵动性很强、对民生的改善性也比较强。

第三个问题,如何管。我们会同审计、监督、行业主管等部门一道,从账户开设到资金下达、从用款计划提出到资金拨付、从竣工验收到结算办理,全过程跟踪,坚决防止截留、挤占、挪用等,一旦发现违反财经纪律,一定追责到底。比如,我们把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指标和资金使用效益作为资金分配下达的重要参考因素,引导区县将项目做深做实;借助信息技术,对申请使用中央及市级资金的项目,全部通过系统来归集和上报,实现项目储备、资金申报、建设进度、资金支付、项目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总之,建设交通强市,财政将用好“工具箱”,打好“组合拳”,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谢谢!

重庆卫视记者:去年初,中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日前,中央正式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请问财政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李虹:对财政而言,推动重庆与四川一道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是个大课题,考验大智慧,需要大担当,为了更好地发挥好基础性、保障性、先导性作用,从去年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先通报一下所做的工作。

第一,财政已经做、正在做的事情

川渝两地财政厅局,把两地党委明确的,与财政相关的工作,先是去年4月份以合作备忘录的形式确定了下来。总的原则是,在两地党委达成的共识下,一张图、一盘棋、一体推。总的任务就是,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向国家争取支持,在制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财税政策方面加强沟通和协调。在党政联席会议的架构下,双方财政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处室负责人定期碰头,共商共议重大的事项,主要领导原则上半年会商一次;双方还建立重大事项滚动推进机制,每年拉出任务清单照单作业、压茬实施。

这一年多来,我们紧盯双圈互动,聚焦重点任务,务求取得实打实的工作成效和可以感知的发展变化,具体是抓了五件事。

一抓基础设施。突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拓展成渝地区北向、东向及南向大通道。今年已经累计拨付了财政资金23.4亿元,重点保障了渝昆高铁、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渠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开工建设资金需求。

二抓毗邻合作。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两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机制,以共建园区和合作项目为载体,建立财税利益分享机制,以总部经济、园区共建、飞地经济、项目合作、企业迁建、招商引资异地流转等方式加强跨区域的合作。目前,我市有13个区县正在探索开展双城经济圈财税领域体制创新。

三抓政策协同。突出共抓长江生态保护,扩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改革。采取“共建基金、按效分配”的方式,去年与四川签署了长江和濑溪河补偿协议,成为全国首个在长江干流建立流域横向补偿制度的改革案例。每年川渝分别出资1.5亿,设立3个亿的“川渝流域保护治理资金”,专项用于长江流域的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并通过资金在川渝间不同的分配比例,实现省际间的横向补偿。

四抓科技创新。加强成渝两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支持创新主体跨区域开展创新活动,加快成渝两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仪器设备、科技成果、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两年来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累计出资6000万元,在人工智能、大健康等4个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五抓人才培养。突出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开展财经领域人才联合培养和管理。比如在会计人才,两地互认会计职称资格,互认会计继续教育结果,建立会计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会计高端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人才聚通用一体化管理。前面讲了我们做了什么,下面讲我们怎么做。

第二,财政怎么做、如何做的打算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的角度,上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是指导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共建经济圈的纲领性文件。

共建经济圈,双核引领、区域联动已经成为了第一原则。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们将配合部门加强产业、人才、土地、投资、金融等方面的财政政策研究,持续增加财政制度供给的质量、政策供给的分量和资金供给的数量,持续推动两地开放通道、产业结构、口岸服务等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两地各自的优势,做好新发展格局下双城经济圈这篇大文章。谢谢!



主办: 重庆市财政局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6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4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9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