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财政动态>区县财政

合川:践行新理念 开启新征程 奋力谱写“十四五”财政事业新篇章

日期: 2021-03-09 来源:合川财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合川财政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五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新定位,统筹服务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全区重大政策落地落实、中心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奋力谱写新时期财政事业新篇章。

一、积极主动作为,确保财政运行平稳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抢抓历史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韧性可持续。

一是抓好“开源”。“十三五”时期,通过建立财源信息平台,健全税费管理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运行动态监控体系,强化经济运行与财政预算执行精准调度,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改善,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6年至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5.6亿元增长至42.1亿元,增长18.3%;财政总收入从88亿元增长至104.9亿元,增长19.2%。“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面对收入增长来源匮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挑战和压力,要发挥好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大税源培育力度,持续发挥好财源信息平台作用,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继续落实定期财税形势分析会和收支调度会机制,紧盯主要收入来源,抓好薄弱环节管理,细化征收责任,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收尽收。

二是抓好“节流”。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节用裕民、量入为出,强化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切实压减非急需、非紧迫和绩效偏低的项目,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

三是抓好“统筹”。树立“大财源”“大统筹”理念,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债券统筹力度,统筹做好“三资”管理,加大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力度,从存量政府资产中挖掘潜力。提高财政资源跨期配置效率,从更长周期、更广范围谋划政策和预算安排,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以丰补歉、削峰填谷。

四是抓好“风控”。继续落实债务管控“1+6”工作方案,加强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行负面清单和限制性名单制管理,按最新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办法要求,开展镇街政府债务风险评估,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继续优化支出结构,调整低效、无效支出,腾退资金重点保障人员待遇、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逐步消化历年隐性赤字,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二、突出政策引导,服务经济发展全局

稳定的财政投入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需要。“十四五”期间,要强化财政政策引导,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保障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内需等国家战略任务的落地落实。

一是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负担。与税务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依法依规组织收入,持续发挥减税降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内生动力。

二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确保科技投入正增长。运用财政政策、资金,着力推动汽摩制造、医药健康、网络安全和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企业是财政之基”理念,持续深入实施“三计划一行动”,充分发挥工业和信息化、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引领,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一揽子财政工具,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紧紧围绕“两新一重”重点领域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政府债券项目储备力度,做好“资金池”与“项目池”对接平衡,支持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引领性支撑性工程建设,有效推动补短板、惠民生、促销费、扩内需。

四是构建多元投资格局。强化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金融资源协同,发挥国有资本引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进入主导产业、交通、能源、水利、公共服务等行业,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三、落实基本保障,扎实兜牢民生底线

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一是落实基本保障。始终把“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摆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在“十三五”时期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三保”、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得到及时足额保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切实筑牢民生安全保障网,并推动民生投入从兜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支持乡村振兴。加大“三农”财政投入,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用好财政政策,支持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加快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财政主要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支持脱贫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助力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筑牢三江重要生态屏障,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锐意改革创新,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发挥财政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落实市与区县教育、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有序承接市与区县生态环境、公共文化、自然资源、应急救援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

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狠抓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执行,按照“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求,牢固树立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绩效预算、项目滚动预算理念,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间以及上下级预算间的无缝衔接和有效控制。

三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政府采购评审机制,强化全区政府采购和购买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积极构建政府采购服务体系,持续强化政府采购支持本地企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功能,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通过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技术手段对政府采购项目实行“链条式”管理。

五、强化财会监督,切实提升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新时期,要发挥财会监督作用,切实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健全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政内控的职能作用,侧重对关键领域和高风险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通过开展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及时堵塞制度漏洞,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经济活动决策、控制、分析、核算和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加强与审计部门沟通会商,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坚持将财政监督融入财政运行管理全过程,聚焦重大政策落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财会监督,发挥财政源头反腐作用。落实上级直达资金扩面要求,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增强直达机制政策效果。

三是开展监督检查。将人员经费、“三公”经费、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等作为财政监督重点,适时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及各类专项检查,倒逼各单位规范资金使用。强化结果运用,逗硬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持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推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