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财政动态 > 区县财政

长寿:财政人的脱贫攻坚决胜之路

日期: 2020-04-15
字体:

走进大山

“我先带你去好好看看这片大山。”作为区属部门工作人员,我初次来到长寿区洪湖镇参加结对帮扶时,镇上的工作人员是这么对我说的。接着汽车在山路上不断盘旋,我们来到明月山脉高处,所有人站在巍峨群山之上,看着开阔的山下平原和身旁纵向绵延似乎无止境的群山,广袤的原野如诗如画,在视野尽头一一展开,阳光和煦、春暖花开,洪湖水波温柔荡漾,镇上那位干部对我说:  
  “年轻人,不来到这片山里,你就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贫困。不看到这些壮丽风景,你也没法理解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执著与热爱。”

贫困的成因  

造成贫困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是生产效率不足。在我们部门的帮扶责任人走访完所有的贫困户后,我们很快就明白了镇上干部们先带我们去看那番景色的意义所在,无论因病、因学还是其他原因致贫,更加本质的原因还是明月山脉这片大山阻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多么巍峨的群山,它从重庆渝北一直延伸到四川开江,把洪湖镇和长寿城彻底隔断,那些更加贫困的村落不是在这大山之中,就是在大山边缘,这里不像电视剧里想一个金点子就能带领村庄脱贫致富,村民和干部们所有的想法最终都会被大山给拦腰斩断,他们靠着大山生存,也落入了大山的桎梏。  
  这就是摆在负责脱贫攻坚的共产党员面前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难题。区财政局农业科的一名干部,同时也是帮扶责任人之一的远少康,他脚步踏遍了区内几乎所有的穷山恶水,这个年轻人告诉我:“总书记说过,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要求我们多在山水上做文章。所以我们从不谈这些困难,我们只能因地制宜,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桩桩一件件地去解决群众的困难,实实在在地做到依靠大山、开发大山、战胜大山!”

愚公移山,决胜扶贫

为了脱贫攻坚战胜大山,围绕着提高贫困户的生产效率,我们的干部们做了许许多多切切实实的工作。去年四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留下了殷切嘱托后,为了深入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不辜负总书记的教导和期盼,也为了这方百姓的脱贫致富,所有干部都振奋万分、倍加努力,夜以继日地奋力拼搏以迎接胜利。  
  为了确保资金的及时划拨。财政局农业科的远少康同志,在这段日子里,常常要白天访问贫困户,晚上挑灯夜战细细核对每一份扶贫资金。我每一次到他那里查询资料时,他总是一言不发把梳理得井井有条的资料交给我,然后马上坐回他的位置上继续校对表格、划拨资金。按照他的说法是,每一笔资金后面都是一个或好多个的项目,代表着更多的贫困户们改善生活的希望。所以要严格要求自己,在保障资金用到正确方向上的同时更要做到精准、及时的划拨与使用。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和他的同志们也从未忘记自己帮扶的责任,即便人在外地也多次联系贫困户叮嘱疫情,在发现贫困户存在购买口罩难的问题后,多方联系,和科室的同事们一起自掏腰包购买口罩,并托村干部给贫困户送过去。  
  而另一边,在远少康办公室的楼下,同样感觉劳累和疲惫的是李冬霞同志,她是金融科的一名干部,她和她的科长,为了保障金融扶贫的顺利铺展耗尽了心力,一方面要确保在农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时能够得到及时、低廉的小额金融贷款,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不能发生指令式贷款,导致无数坏账的情况。李冬霞在这一年里,常常是上午去农户家里了解他们的需求,下午去和银行工作人员探讨深化合作和推进金融扶贫的可能。她的眉头总是像那明月山的山川,因为思考而紧缩,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她说,她的想法就是探索建立一套农民贷得起、还得了、银行信得过、愿意主动开展的良性金融扶贫信贷体系,这样哪怕扶贫工作顺利结束之后,也能持续运行,造福农民。截至2019年末,她们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975户次、资金3397.97万元,获贷率达53.21%。面对这些成绩,她总是说还不够、还不够,我们的辛苦不算什么,我们每多一分的努力,就多一个项目能够得到扶持,就多一户家庭生活多了一份希望。长路漫漫,而她和她的同事们都在负重前行。  
  李冬霞办公室的隔壁,是朱恩文同志的办公室,我平时是看不到他的。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他工作日都是待在村里,只有到了休息的时候才会回机关来处理单位上积累下来的事务。我知道,稳定的扶贫干部队伍是脱贫攻坚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他的回归就意味着脱贫攻坚事业胜利的到来。因而我常常见着他的时候就会问他,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上班啊?他总是笑着说,还长着、还长着。每一次听到他这样说我就会想起那天我在山上看到的洪湖山水,那太阳就像他的话语,充满希望,照得人心里暖洋洋。  
  朱恩文同志他们这些扶贫干部们不仅待的时间长,在镇上和村里,为脱贫事业的规划和发展也没有停下脚步。习近平总书记警告过我们的扶贫事业,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的干部们没有忘记总书记的嘱托,尽管所帮扶的贫困户早已脱贫,为了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每一位帮扶责任人仍在不断为贫困户优化方案、解决矛盾。村里也在不断落实新的政策和措施,从实施C、D级危房改造,推进特色扶贫产业,开展水利、电信扶贫到培育村集体经济,我们的同志永远是脱贫攻坚的领路人、先锋队,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规划下一步的发展。  
  谈到发展,朱恩文告诉我,镇上现在更加重视长效机制的建立,要促进所有人的长久、良性发展。例如更加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让贫困户和普通村民快速掌握更多技能,掌握更多的工作生产方式。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项目投资,对每一个村的发展实施了统一协调和区域协同,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扩张和引进错误的个人企业导致抢占扶贫资金压缩农户生存空间。人心齐、泰山移,从上到下,从过去到未来,我们的每一位干部都在为扶贫事业而拼搏和努力,通过一件件一桩桩的大事、小事,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这大山大水建成生活的美好家园。

结语

清明前最后一次到村里,我正在和朱恩文聊天的时候,恰巧遇到一位村民路过,大家友善打了招呼,朱恩文询问了他的近况,并提到了要去他家里帮他打扫一下卫生。村民走后朱恩文转头告诉我:“你别小瞧了打扫卫生,有些人的贫穷,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懒得打扫卫生、也懒得讨生活,我们这些年做得最多的,其实就是告诉他们,你们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生活就像这屋子,一样可以明亮起来。”  
  我看着周边焕然一新的房屋、整洁的院落和友善的村民,听着朱恩文发人深省的话语,我突然想起5年前看过的一些关于农村的记录和报告。里面提到我国偏远农村在各种因素的撕裂下已经失血过多、凋敝得即将死亡,其中一段警告让我始终记忆犹新:基层建设是政权的根基。随着合作化解散、村集体瘫痪、村民失去组织,村庄“一盘散沙”。而共产党从革命斗争到社会建设,胜利的源泉就来自基层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可是这天,我在朱恩文明亮的眼神中,看到了我们共产党人纯粹而执着的理想,看到了扶贫期间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们真切而朴实造福一方土地的愿望。我看着他和他身后新修的楼房想到,这些年我们这些可爱的干部们付出了如此多的辛勤与汗水,才换回这地基筑得又深又牢,无论将来会是狂风还是暴雨、地震还是浪涛,都不会击垮我们。  
  而我们的事业,必将气势万钧、无可阻挡,穿过层层乌云,抵达胜利的前方!

主办: 重庆市财政局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6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4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9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