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从“各自管”到“一家管” 重庆流域横向补偿“补”出治水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市创新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治理模式,让长江上游跨界河流从"各自管"变"一家管"。目前,已形成跨省市、跨区县、跨乡镇三级补偿网络,持续激发治水内生动力。
微风和煦的清晨,大足双桥经开区龙景湖公园慢慢热闹起来,附近居民有的在此晨练散步,有的带着孩子玩耍……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水清岸美、备受青睐的公园,脱胎于曾经黑臭不堪的太平河。
市民:“原来的话很臭、又脏,一般不得来耍。”
作为小安溪河的一级支流,太平河发源于双桥经开区巴岳山,流经永川、铜梁和合川,由于跨越多个行政区,必须齐抓共管才能彻底解决污染问题。为此,四地签订《小安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明确上下游各区县的职责和义务,以水质考核倒逼协同治理。
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覃鹏:“我们通过‘奖好水’‘惩差水’机制,太平河水环境质量得以不断提升,由2018年的Ⅵ类水质,提升至我们2024年的总体达Ⅱ类,从而连续四年获得补偿资金2700万元。”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仅让“脏水”变“清水”,还让更多居民喝上了“放心水”。龙滩水库,是垫江县城镇饮用水的重要来源。这座跨垫江、忠县的水库曾因保护区划分问题一度陷入建设僵局,加上没有建立上下游跨界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水质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随着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推行 ,垫江与忠县签订了《关于龙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合作备忘录》,达成生态补偿等多个方面的共识。
垫江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时国:“两县建立跨界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制度,共同开展龙滩水库环境综合治理,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居民生活、农业种植等污染实施治理,项目于2024年底已全面开工。”
除“市内补偿”外,“跨省补偿”也加快推进。去年,在川渝首轮补偿顺利完成基础上,重庆与湖北、贵州分别签订《长江流域渝鄂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乌江流域渝黔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并会同四川将嘉陵江及其重要支流前河扩容至第二轮川渝补偿协议,紧密衔接“十五五”国家水生态考核,开拓性地将生态流量、自然岸线率、鱼类多样性等“水生态”指标纳入补偿机制,实现从水质“单科成绩”向水生态“综合得分”论英雄转变。
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处处长谢洲:“机制强化了‘谁保护谁受益 谁破坏谁补偿’的责任意识,激发各地政府‘赛马比拼 齐抓共管’的内生动力,相关方累计拨付补偿资金超7.7亿元,有效拓展了流域保护治理资金的来源渠道。”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截至2024年底,重庆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整体性改善,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II类,74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高于国家考核目标2.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