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财政动态 > 财经视点

中国财经报|以政府过紧日子换百姓过好日子

日期: 2023-06-20
字体:

编者按: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厉行勤俭节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本期邀请业界专家和地方财政厅局长共话、共商、共议如何打好“铁算盘”、过紧日子。

圆桌对话

主持人 敖阳利 本报记者

嘉 宾 白景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白彦锋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孙 志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厅长

祝轻舟 重庆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过紧日子为何重要

主持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强调政府过紧日子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白景明:勤俭节约、降低政府运转成本一直是党的财政工作方针,政府过紧日子也是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处于“扩围提标”阶段,但财政收入处于低速增长期,必须通过深度调整支出结构来缓解收支矛盾,把压缩运转成本结余的资金更多地配置到需求急迫的领域,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终降低政策成本,切实体现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白彦锋: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迫切需要强化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从根本上讲,维持政府运转的资金来自纳税人的税费。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也就能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市场主体就能轻装上阵,财政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就能加快实现。从财政自身的发展来看,坚持过紧日子,将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这是加快推进新时代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孙志: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是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的具体体现,是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关键举措,是维护党和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内涵,是确保财政健康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举措。

作为省级财政部门,我们深切感受到,政府过紧日子不仅关系人心向背,更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近几年,我们迫切感受到基层“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更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预算收支安排的基本原则,腾出更多财力用于保障重点支出。

祝轻舟:紧日子里面有“三有”:一有精神传承。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的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弦一点儿也不能松。二有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将政府过紧日子省下来的钱用于保障基本民生,体现的是执政为民的初心。三有忧患意识。我们国家虽然已经逐步走向富强,但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事关人民福祉和高质量发展的急事大事难事上,能够取得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公约数。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在财政运行紧平衡的背景下,党中央要求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守好“钱袋子”,把更多的财政资金腾出来,着力保住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对提信心、稳增长极具重要意义,也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目标。

过紧日子发力空间几何

主持人:从全国整体来看,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主要发力空间还有哪些?

白彦锋:薄弱环节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对过紧日子仍存在错误认知,总认为财政资金是“唐僧肉”,不要白不要。因此,在争取中央或上级财政资金时容易“狮子大张口”,将工作业绩与支出规模简单挂钩。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部门之间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这在楼堂馆所建设、公务辅助人员配备上都有体现。

白景明:政府过紧日子还有一定发力空间。首先,机构和人员无序膨胀是最大的浪费性支出,要加快推进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应深入研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优化问题。其次,目前各类国家机构特别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亟须增强财政资源统筹使用能力,也有必要进一步厘清部门预算中事业收入和财政拨款的边界。最后,盘活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摒弃“固定资产就是单位资产”的错误认知,研究设计大型固定资产共享制度,切实压缩一般性支出。

过紧日子的经验与做法

主持人:地方财政在坚持过紧日子方面,积累了哪些有效经验,取得了什么效果?

孙志: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扎牢制度篱笆。宁夏持续推进厉行节约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等11项文件,从严从紧把好预算支出关口,督促部门严格执行各项经费支出标准,推动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严肃财经纪律,开展专项整治。161个本级单位,29个市、县(区)开展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的专项整治,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三是严格预算执行,硬化预算约束。明确要求部门及地方政府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高质量储备项目、审慎出台政策、科学安排支出。合理控制政府投资项目规模,对未落实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不明确或无法形成资金闭环的项目,一律不得立项审批、开工建设。严格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执行统一的预算调整调剂流程,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及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部门预算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的动态监控和分析,提高预算执行率,推动中央直达资金快速精准到位。

四是加强统筹整合,保障重点支出。坚持“压一般、保重点”,按照10%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2022年自治区本级预算压减“三公”经费14.8%,累计收回各类存量资金29.5亿元,腾出更大空间保障基层“三保”及重点领域支出。同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累计下达市县各类转移支付资金923.8亿元,较上年增长15.7%。

祝轻舟:近年来,重庆财政调整支出结构、把牢用钱关口、提高资金绩效,既想方设法节省每一个“铜板”,又坚持把每一分钱都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可上可不上的项目一个不上、可干可不干的事情一件不干。用政府紧日子换取老百姓和市场主体好日子,已经成为全市上上下下的价值共识、方法共识、责任共识,成为全市财政工作的常态思维、常用方法、常抓重点。

具体而言,重庆财政持之以恒算好“三本账”。

第一本是制度账,筑牢过紧日子的管理屏障。在现代治理体系里,用制度避免“瓜田李下”的原则最为适用,我们陆续出台“紧日子10条”,建成“10+1”预算制度,形成了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从财政管理的链条上看,前端有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公开的全过程规范,中端有公开评审、重点专项、转移支付等制度约束,后端有零结转、预算绩效评价考核等办法倒逼,“前中后”无缝衔接、闭环控制。

第二本是预算账,筑牢过紧日子的源头屏障。为了避免部门手有余钱易“冲动”,年初编制预算的时候,必须先公开评审,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工委、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评审组,对预算项目的政策依据、支出标准、资金需求、绩效目标等进行全方位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按轻重缓急程度决定是否安排预算。到了年底,钱如果还没有用完,除少量政府采购、科研项目资金外,必须零结转收回,纳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平衡以后年度预算,近年来每年收回资金5亿元左右。

第三本是监督账,筑牢过紧日子的规矩屏障。过紧日子不仅要靠党政机关讲政治讲规矩自律,还需要监管部门通过严格执法执纪加强他律。我们将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与财会监督密切结合,紧盯各级各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主体责任和执行责任,坚决防止“雷声大雨点小”和“雨过地皮湿”。

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办的事一件不落。这些年,我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瞄准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大投入,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出,年年都高于支出增长的平均水平,有效发挥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地方财政如何进一步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主持人:下一步,围绕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地方财政将如何积极作为?

孙志:我们将继续秉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腰带勒紧的状态,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

一是厉行节约,强化过紧日子意识。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党政机关精打细算带头过紧日子,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以节能管理、绿色办公等方式主动压减开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部门过紧日子具体措施。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形成倡俭戒奢、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财政部门从夯实制度完善机制入手,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管理流程,建立过紧日子评估机制,推动预算单位树牢勤俭节约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确保过紧日子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二是精兵简政,严控一般性支出。切实摸清底数,规范总量,严控增量,尽力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对应由本单位履行职责的工作事项不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变相增加编外人员预算。严格执行表彰奖励清单管理机制,严控各类示范创建表彰奖励支出,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发放津补贴和奖金。对于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一律按照10%的比例压减,坚持“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坚决取消无实质内容的因公出国(境)等活动,大力压缩公务接待数量和费用预算,严控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执行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标准。对于目的比较明确的参会参展、招商推介等活动,鼓励各地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以各类商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牵头举办或组织开展,提高展会和招商成效。

三是严控风险,对债务沉重地区实行限制性措施。全口径债务红色风险等级地区要加大力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严格执行上级确定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政策,严禁提标扩面,不得新出台高于上级统一标准的支出政策。

四是提高效率,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支出标准体系在预算管理中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涵盖财政重点支出领域、主要共性项目和重大延续性项目的支出标准体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变动、财力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务支出标准,提高支出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及时跟踪公务支出标准的实施情况,确保公务支出各项制度在执行中不打折扣。

祝轻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财政始终面临资金有限与需求无限的矛盾。我们将推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走深走实,把财政资金使用、财政政策落实、财政制度执行,都置于绩效监控的“流水线”上,坚决做到花钱必有效。

这些年,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财政部的工作安排,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发展。通过健全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制度链条,通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通过加快部门单位的整体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分行业、分领域指标体系建设,通过绩效指标与公共服务标准和预算标准衔接,绩效管理渐入佳境。

围绕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要求,重庆财政重点干好四件事情:

一是发挥组织变革的牵引作用。聚焦“一统六化”,围绕“七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五项机制”,推动财政管理的体系完善、流程再造和能力重塑,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财政组织,提高财政主动谋变革、系统塑变革、协同推变革、大胆抓变革的能力,以及推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决策部署的水平。

二是发挥绩效管理的倒逼作用。在各层级、各部门、各主体中深入植入绩效的理念,在前端谋划、资金统筹、综合评价、数字化改革的全过程中贯穿绩效的方法,推动财政政策、资金、管理和服务全面提质增效,确保以最科学的财政投入、最大化的综合绩效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

三是发挥数字财政的推动作用。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探索多维度、多层次的大数据应用体系,赋能预算约束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综合“画像”,及时开展分析研判、风险预警、问题纠偏,发挥数字财政对微观业务处理、中观数据分析、宏观领导决策的支撑、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四是发挥财会监督的基础作用。把严明财经纪律作为长期方针,坚决履行好财会监督主体责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加大重大财税政策落实和预算管理监督力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者有机统一的闭环监管体系,让财经纪律的“高压线”全天候“通电”,倒逼各方面树立和端正使用财政资金的正确态度,把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进一步落细落实。

主办: 重庆市财政局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6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4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9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