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财政动态 > 部门动态

重庆财政支持国际物流畅通助力打通经济动脉

日期: 2022-01-26
字体:

在重庆市江津工业园区内,重庆小康工业集团的库房内整齐地码放着微型小客车成套散件、迷你巴士、汽车零部件等货物和产品,这些在重庆生产的货物和产品将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被运送到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东盟和非洲地区国家。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市场总监刘利颖说道:“得益于物流通道的快速发展,去年我们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运输出口汽车4838台,共905个集装箱,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了157%,主要销往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陆海新通道对于集团拓展海外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是重庆近年来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而受益的市场主体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重庆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超70亿元支持全市口岸物流发展,着力支持构建形成东西南北“四向通道”、铁公水空“四式联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要素”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体系。

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4800列、货值超2000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自2017年开行以来,货运量从不到3000标箱增加至11万标箱,货值从5.8亿元增加至180亿元,通道网络从35个国家(地区)的58个港口扩展至106个国家(地区)的311个港口。此外,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联运货物超2万标箱,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作用进一步强化。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是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实践逻辑,也是财政政策设计的切入点。我们通过积极构建财政奖补、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创新连环招、打好组合拳,着力支持畅通道、建平台、兴产业、优服务等方面,支持我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口岸高地。”

市财政加力支持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通过“政策+资金”支持方式,全方位推进出市、出海、出境通道建设,建立健全通道沿线省市共建、“政府+市场”分担的长期可持续机制。例如,成渝两地共开共建中欧班列,重庆、广西共同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等开放平台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承载。在开放平台建设方面,市财政还助力支持建设高质量综合保税区,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落实好海关特殊监管区、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结合综保区内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布局特色,支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截至目前,重庆已获批成立西永综保区、永川综保区等6个综合保税区。

一系列奖励、补贴等措施支持综保区及其布局企业发展、物流主体培育引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实现市场主体与通道班列的互促互补。比如,对新引进的全球物流企业500强及中国物流企业50强在渝设立分拨中心、并注册落户重庆的地区性总部、功能性总部,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分拨中心物流市场主体签发多式联运单证予以奖励;落实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等物流减税降费措施······

据了解,2021年,重庆新增5A级物流企业1家,全球50强物流企业有10家在渝设立子公司,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4.2%,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60%以上,物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物流链连着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随着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日益完善,不少企业通过这些通道和平台扩展国际市场。比如,重庆望江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中欧班列(成渝),开拓了欧洲市场,拓展到了德国、奥地利等德语片区国家,销售额增加了80%,销售量增大了60%。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财政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统筹资金、资源和资产,持续助推国际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物流服务网络,助力打造多元化、国际化物流产业体系,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主办: 重庆市财政局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896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4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9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