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从2020年开始,把肉牛养殖、蚕桑种植,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今年,仅肉牛养殖这一项就达到了120万元。”近日,黔江区水市镇杨柳村党总支书记李元奎如是说。
杨柳村属于黔江边远高寒山区,以前村级集体经济一片空白,通过有效提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集体经济的加速发展成果,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黔江区始终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区216个村集体经济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一村一品”的村集体经济、种植养殖大户、农民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从2020年开始,黔江区坚持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党委统揽、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三级书记”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成立区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专题研究,为各级党组织书记作出示范。并建立村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督办问效,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和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结合市级督查清单问题及全市主题教育中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启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赛马比拼”,定期晾晒比拼工作成效。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黔江区还成立项目组,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从2019年开始每年谋划储备一批效益好、质量高的项目,编制形成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同时整合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项目土地流转、用地规划、环评、融资等难题;整合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党费扶持资金和撬动民间投资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集体以合股联营、投资营利、合资合作、固定分红等方式,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分层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和激励机制,吸引本土毕业大学生、离退休干部、企业家等回到农村创业创新,以及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创业创新基地44个。
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重点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灵活、管理有效、运行稳健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利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人文特点,因地制宜选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探索形成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服务创收型、品牌效应型、资本运营型、乡村旅游型等8种发展模式。如鹅池镇鹅池社区探索的“光伏+智能化蚕棚”,形成“棚顶发电、棚内养蚕”立体经济模式,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同时可带动40余户桑农发展蚕桑500亩;水市镇杨柳村将肉牛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特色产业发展,采取“养牛场购入能繁母牛+农户代养能繁母牛+养牛场回购牛仔”循环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在探索8种发展模式基础上,今年石会镇、黎水镇、金溪镇、太极镇、新华乡等,通过创新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经营收益得到大幅增长。
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郭兴春说,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头并进、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实现了村村有品牌、户户有产业的发展目标。在2020年底黔江区已全面消除“空壳村”,2021年60%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2022年80%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2023年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社区),共带动9977户农户增收。